年度创新人物姚圣东:专注机加工领域20余年 用行动诠释工匠精神
浙江省金蓝领、浙江省技术能手、浙江省青年岗位技术能手、嘉兴市技术能手、海宁职业技能带头人.....一个又一个荣誉,见证了天通吉成机器技术有限公司姚圣东,从一名普通的车床工人成长为优秀工匠的努力。
近日,姚圣东荣获海宁市民营企业年度创新人物,无数个高光时刻的背后,是他毫厘之间精巧的技艺,是让零件再精确0.1微米的细致雕琢。20多年来,他精益求精、努力钻研,通过技术革新不断为企业贡献力量。
机床“老中医” 让零件精准度提升10倍
近日,在天通吉成的精密加工车间,与传统印象中的机加工车间不同,这里地面整洁干净,各种零件码放整齐。车间内,6台数控设备一齐开动,机器隆隆轰鸣。
一身整洁的黄色工装,来回穿梭于整个车间,这个人正是姚圣东。作为机加工车间的技术主管,每台机床的操作要领,他都如数家珍。“我必须要熟悉车间每一台机床的操作方法,才能精确地调试设备,更好地指导工人操作。”
二十多年的锻炼,姚圣东调侃自己现在俨然是一位“老中医”,面对生产技术难题,他总是能够精确“问诊把脉”,实现突破创新。
在一次订单产品生产中,姚圣东发现“日进磨头体”这个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变形,它是用于半导体芯片设备上的某个零件,对精度的要求非常高。为了克服难题,公司将零件送去上海加工,但是精度也只达到0.15毫米,远不到交付标准。
不行就只能靠自己,为此,去年一整年,他带领机加工团队对该零件的工装进行反复多次改进和完善,通过电脑3D软件专门设计了一个工装夹具,最终将零件精确度从0.15毫米提升到了0.015毫米,提高了整整10倍!
在别人眼里不可能的事情,姚圣东努力将它变为了可能。“这样一套改进下来,平均每个零件的加工费可以节省好几千。”他说道。
作为团队的火车头,2019年,他带领机加工团队进行车间智能化改造,到现在,天通吉成人工智能制造模式已经基本成熟。“通过智能化设备生产出的半导体晶片加工装置,精度能达到0.001毫米,另外,我们自主生产的数控周边磨床设备,甚至还出口到日本、韩国等国家。”姚圣东自豪地说。
注重“产研学” 帮助100多名员工提升技术能力
“高新技术、创新技术的人才,因为‘专精特新’企业的个体差异性,使得企业人才自主培养自主评价更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......”近日,在全市创新发展年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会后,姚圣东代表海宁市工匠技能人才在“人才面对面”活动中发言。
从默默无闻的草根工人成长为嘉兴市D类人才,取得了工程师职称,今年还被推荐提名为浙江工匠,一路走来,姚胜东对企业的人才培养环境非常有发言权。
2013年是姚圣东职业技术生涯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,那一年他被推荐参加嘉兴市数控机床技能大赛,虽然对数控机床基本没有接触经验,但是通过市人社局和总工会牵线搭桥以及自己的努力,联系了技师学院培训,并顺利在比赛中取得第二名。
同年,他获得了浙江省人社厅授予的“浙江省金蓝领”称号,还获得了国家派遣去新加坡南阳理工学院培训深造的机会,技能成长发生了质的飞跃。
“我常说我自己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,虽然是中技文化毕业,但是公司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门槛,对所有员工都打开了通道,只要肯吃苦,肯钻研,每个人都有上升空间。”
说到这次被评选为年度创新人物,姚胜东认为创新不仅要体现在技术上,更要在制度上大胆创新、与时俱进。去年,他积极配合天通控股公司自主培养认定了100多位技能优秀的技师和高级工,帮助他们实现由工到匠的转变,还因此获得了省总工会通报表扬。
对于天通控股公司的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,他也是赞不绝口,“基层工人的工种非常多,并不是每个工种都有国家技能认定标准,自主评价将人才认定权力下放到企业,只要达到标准的技师,可以就近在本职岗位上取得技能等级证书,非常接地气,也更加鼓舞了我们基层工人的干劲。”
如今,姚圣东充分利用业余时间,发挥技能带头人的作用,主动将自己的经验以传帮带的形式传授给年轻后生,每个月都要开设好几堂技能培训实践课程。“为了给年轻工人们上好课,提高上课质量和语言表达能力,我现在正在自考大学企业工商管理专业,争取在课堂中带出更多优秀的工匠。”他的话语铿锵有力。
- Previous牢筑安全防线丨天通总部开展“安全生产月”系列消防安全培训及演习
- Next天通在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做经验交流